欢迎访问行走的阳光户外俱乐部
客服热线: -

行走的阳光户外俱乐部

跟随阳光的脚步,在路上发现另一个自己

客服热线 -

【户外必备干货知识】——行走技术(二) [复制链接]

186****2598 | 2021-01-05 10:24 816 0
走路需要技术吗?
当你背负着大背包在陡坡上气喘如牛的时候,
就能体会走路技巧的必要性。
那么,行走技术有哪些呢?
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?

一、常见地形的行走技术

上山与下山

上山
上体放松并前倾,两膝自然弯曲,两腿加强后蹬,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,也可用前脚掌着地,步幅略小,步频稍快,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协调有力地摆动。

下山
上体正直或稍后仰,膝微屈,脚跟先着地,两臂摆动幅度稍小,身体重心平稳下移。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,以免挫伤关节或拉伤肌肉。

上、下坡
坡度较陡时,可沿“之”字形路线行走。必要时,也可半蹲、侧身或手扶地下坡。登山上、下坡是最为常见的行走活动了,坡度为45°以下时,一般不用借助任何工具。上坡时,人的重心应在前脚的脚前掌部位,人的身体应稍微前。如果是大于45°以上的坡,则需借助路边的可用支点(如灌木、岩石等),或者借助登山手杖向上攀爬。下坡时,应将重心放在后脚前端,同时降低重心高度,即身体稍微下垂(膝部稍微弯曲),尤其在坡度较大的时候。

简单路面行走
公路、马路、石板路的路面较硬,走路时步幅不宜过大,脚掌不宜用力着地,以防过早疲劳和脚掌、脚趾打泡。在田埂小路上行走,步幅要小,有时可两臂伸开保持平衡。在阴雨天,两脚掌稍向外行走,以防滑倒。在软地、河滩行走时,要全脚掌落地,步幅要小,着地要轻。 

二、徒步行走的注意事项

1
起步宜缓
绝大多数的户外旅行,人们都须乘坐汽车,到步行起点后才背上装备行动。由于在乘车期间人体基本处于休息状态,如果一下车就激烈运动会引发机能平衡失调。人会出现心慌、头晕、缺氧、无力等症状,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。所以,当抵达步行起点时,全体人员应就地休息及做一些活动量小的适应性活动。尤其在高海拔山区,开始步行时,速度一定要慢,让机体逐步适应运动状态后才可加快步伐。

2
步伐宜大
大步行进指以较大步幅行走而节省体力的方法。行走是人通过双脚的摆动(如同钟摆)做功而实现人体的位移。在单位路程上减少双脚的摆动次数,会降低人体体力的消耗。因此,在平路及缓坡上行走时,应尽量采取大步幅行走的方法。

3
保持间距
在多数情况下,集体行动会列队行走,从安全角度出发,队员之间应当保持合理的间距,一般是2~3 m。由于队伍中总会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,如系鞋带、脱衣服、喝水等,保持间距,暂停队员的行动就不会影响他人;如果此人的暂停需要较长的时间(10分钟以上),领队应派人陪伴他(她),并通知前队人员注意,如果一段时间后没有跟上,队伍应停止前进,分头寻找。要注意把握暂停人员同队伍的安全距离,避免其掉队。在白天,以10分钟以内路程为宜;在夜晚,以5分钟以内路程为宜。夜晚行进,前队同后队应定时呼叫,尤其在丛林、密林及道路复杂的情况下。

4
集中精力
队伍在行进中,应集中精力行走,不要边走边说笑、打闹。在爬坡及平路中,应尽量少讲话,更不能大声唱歌,这样会消耗体力。在下坡时,不能边下坡边观看风景,以免失足跌落。同时不要思考工作及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,这样会因走神而影响队伍的整体行进。这不仅是精神的需要,同时也是安全的需要。

5
抵抗疲劳
初次徒步旅行的都市人,如果是负重步行的话,不出10 km (山路为5 km)就会感到肌肉酸痛、疲劳不堪,腿部尤为疲劳。其实,人在徒步旅行中会有一个疲劳临界点,也就是在初期阶段,人的体能尚未适应大运动量的活动,不久即会出现疲劳,如果注意休息,并坚持运动下去,就会度过这个临界点。以后,身体会逐渐适应这项活动而不会感觉过于疲劳。

6
雨天行走
雨天走在泥泞的道路上,最头痛的就是泥土粘脚的问题,如果能向当地村民买到草鞋就比较幸运。因为草鞋不易粘泥,并且在爬坡时可以起到防滑作用。买草鞋时尽量买大号的,可以套在自己的鞋子外面穿。如果没有草鞋要将鞋带系紧些,有些泥坑会将鞋子粘脱下来。在泥地里爬坡时,最好使用手杖。

户外徒步莫小看,起承转合步宜缓。
关注阳光小常识,悦赏美景尽舒坦。

网友评论

正在加载评论数据...
      评论请先登录,或注册
      相关推荐